43 暗杀洪秀全?
43 暗杀洪秀全?
其实,胡澄涵还是有些担心僵而不死的安清帮将来会找洋泾帮报仇,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一天与汪鼎杰一起吃饭时,突然想起了一个关于慈禧的段子:
努尔哈赤曾下令把叶赫部落首领金吉台用弓弦绞死,金吉台在临死的时候发毒誓说:哪怕我叶赫部落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了你爱新觉罗家,这句话似乎成了魔鬼的咒语。叶赫部落的一个小女子--慈禧最终实现了族人的咒语。
作为叶赫那拉氏向爱新觉罗家族报仇雪恨的棋子。她重用汉臣,开创洋务运动,造就“同治中兴”之气象;她以新式教育取代科举,并做好立宪准备;她废除满汉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她殚精竭虑,尽力避免中国陷入割据乱局;同时以一种自杀式的方式加速了满清灭亡。
“真的假的?”汪鼎杰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情。
“如果真是这样,我看很有必要早日搭上慈禧谈谈合作嘛。”
“野史瞎**扯你也信,不到生死攸关之际,满人怎么可能重用汉人?”
“嘿嘿,管他是真是假。反正这天下迟早还是汉人的天下。”
“哟,看问题有高度了嘛。”
“扯,你当我没学过历史。”
一场风波后,大东亚公司员工工作主动性和主人翁自豪感空前高涨,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不少。即便是这样,马车还是供不应求,在公司门口等着提车的人排成了长龙。
方华源人在国外,新产品开发已经完全停滞,胡澄涵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也懒得去动那个心思。好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特别高,日常经营管理中,很多胡澄涵考虑不周全的问题都能及时想到并能很快处理好,胡澄涵倒是能空出时间来改进公司的管理制度。
一日,正当胡澄涵在办公室里努力回想着大四时选修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划大东亚公司的未来管理结构时,炼铁厂厂长,安徽太平府人胡必成苦着脸推开门走了进来。
胡澄涵见胡必成又忘记了敲门,微微皱了皱眉头。
胡必成注意到了胡澄涵的微妙表情,意识到犯了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老胡,坐。”胡澄涵放下笔,招呼胡必成坐在对面。
“胡掌柜,公司的马车卖得太火,马车厂的兄弟们日夜不休地赶工,再这样下去,咱这炼铁厂生产的铁可就跟不上了。”胡必成发愁地说道。
“是啊,早些时候就想着铁矿石一事了,被洪记车行和安清帮这么一闹又耽搁了下来。”胡澄涵难为情地笑了笑,“老胡,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胡掌柜,办法倒是有,不过要花大价钱才行。”
“怎么说?”
“我们炼铁厂目前用的铁矿,都是从太平府当涂县运来,一个月一船铁矿,原先马车厂用钢还不多,倒也绰绰有余。如今马车厂用钢量越来越大,一月一船铁矿眼见就不够用了。”
“那就增加采购呗。”
“胡掌柜,当涂县现有的几个铁矿,每天出产的铁矿就那么多,而且要分给各家,如果咱们多要,那别家就要不到,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是矿山掌柜们不会去做的。”
“他们为何不设法提高产量?”
“其一,提高产量得招募更多的矿工,购买更多的开矿工具;其二,对维持铁矿价格没益处。因此,那些坐地收钱的矿山掌柜根本没意愿增加投入资金,提高产量。”
“哦,我明白了。看来将来要有自己的矿才行。”
“就是这个意思,故此得胡掌柜您亲自定夺才行。”
“那好,老胡,你先回去安排安排,过些日子咱们一道跑一趟当涂县,把铁矿的事情办了。”
清代自乾隆中叶以后,荒年时民间常有百姓造反,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不断下达一道道“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的命令。
清嘉庆年间仍延续这一政策,强行封禁了一批开采的矿山,对要求允准开矿的官员和承办开矿的商人严加申斥,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及事关鼓铸大局的铜、铅等矿的开采,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道光二十四年(1844),因鸦片贸易白银外流,国库日渐空虚,穷则思变,道光皇帝又开始鼓励开矿,他在一道上谕中明确地指出:“自古足国之道,首在足民,未有民足而国不足者,天地自然之利,原以供万民之用。”
道光帝对藉口办矿“累民扰民”,“人众易聚难散”而反对开放矿禁的官员进行劝导,告诫他们不能“因噎废食”。他严饬地方官员不得“畏难苟安,托词观望,游移不办”。
胡澄涵一想到马鞍山周围蕴藏丰富的铁矿,和那个新兴的钢铁城市,不由得激动起来。
胡澄涵第二天就找到宫慕久,开门见山了谈起想去太平府当涂县开铁矿,希望他能帮忙引荐两江总督璧昌,想通过璧昌给安徽巡抚打个招呼。
宫慕久现在看得很明白,虽然胡澄涵和洋人走得很近,平时的做派也挺假洋鬼子的,但这小伙子还挺会来事,白送了辆很拉风的马车不说,平日过年过节的出手还挺大方,所以也不把他太当外人。
宫慕久坦率地告诉胡澄涵,他和两江总督璧昌中间还隔着个江苏巡抚,离得有些远,况且通过壁昌去找安徽巡抚,然后再去找太平县令,绕来绕去,绕得太远。俗话说,不如由他修封书信直接引荐胡掌柜去找当涂县县令王子符,王子符之前与他打过交道,有过一些交情,多少会卖点面子。
胡澄涵想想也是,直接去找壁昌,也许根本就不被当一回事,况且,朝廷对开铁矿是有限制的,贸然找上门触了霉头不说,事情黄了就糟了。古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如果能直接买通当地县令,也许悄悄就能把事情办了。再说了,一个县令的胃口比起一省巡抚、两江总督,想来也会小很多的。于是便不客气地麻烦宫大人给当涂县县令王子符写了一封亲笔信。
又过了两天,胡澄涵带上了胡必成、陈晓湖、朱跃峰三人,登上去前往太平府当涂县采购铁矿的货船。
胡必成是炼铁的行家,又是太平府人,熟知当涂县风土人情。陈晓湖、朱跃峰两人在上次和安清帮一战中立了大功,汪鼎杰建议胡澄涵带他俩,一来贴身护卫胡澄涵,二来也多历练历练,将来才堪大用。
货船张满了帆沿着黄浦江而下,过了吴淞口,沿长江转向西,经南通、常州、泰州、镇江、江宁,最终抵达当涂县。
一路上,胡澄涵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哺育了沿岸无数人民,大东亚公司生产的商品也将沿着这条水道输入到长江南北沿岸各大城镇。然而,过不了几年就会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会将自武汉以下直到江宁的繁华城市尽数占去,那样大东亚公司在长江中下游的商业活动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到了那时候,大东亚公司该怎么办?
与洪杨对抗,保卫这些城市不失?似乎不太可能,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势不可挡,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半壁江山,大东亚公司虽然发展迅猛,但是要与太平天国这个狂热、庞大的宗教、军事集团对抗,那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或者可以通过洋人的关系和太平天国暗通款曲,确保商品正常流通。看样子似乎可行,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几乎破坏了整个南方的经济,即使商品能运过去,没人买得起也是白搭。
或者干脆让汪鼎杰带人去广西暗杀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也就不会有太平天国起义这档子事了。
最后这个方案很诱人,胡澄涵又禁不住小小激动起来。
但是细细一想,还是觉得不妥。大清朝腐朽不堪,太平天国起义是历史的必然,即使干掉了洪秀全,还会出现白秀全、黄秀全,从这个角度看,太平天国起义代表了清朝人民的诉求,干掉他们是不合道义的。
况且,如果将太平天国起义扼杀在萌芽中,一定会对这个时空造成了巨大的扰动,历史的进程将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这样一来,胡澄涵以前学的那些历史知识就完全不管用了,也就无法利用那些知识为大东亚公司获取最大利益。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天平天国起义虽然破坏了清朝南方的经济结构,严重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但在事实上促成了湘军、淮军两大军事集团的崛起,使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汉人得以重用。
也就是说,是太平天国起义给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脱颖而出的机会,那么胡澄涵和汪鼎杰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脱颖而出,到时也许就没有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个看似聪明实则昏庸的家伙什么事了。
真是搞不懂曾国藩、李鸿章两个蠢货怎么想的,灭了太平天国后,他们完全有实力推翻掉因循守旧的清王朝。
特别是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他对西方文明很了解,应该知道清朝落后的原因。如果那时他振臂一呼率领淮军推翻清王朝,中国整个近现代史一定会改写。
虽然短期可能会使中国陷入混乱,但是肯定不至于被列强们欺负了一百多年,特别是东边的那个恶邻。
胡澄涵一想起那个变态的民族,牙齿又恨得痒痒的。
既然这样,那么就让历史的车轮按照原来的轨迹滚滚向前,趁这几年还算太平,专心发展实业快速积累资本,积蓄力量,到时候再伺机而动。
